网站支持IPV6
|
6月27日,彭州“天空之眼”3号基地,技术人员正在为无人机试飞做最后的准备。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绵阳造”四足仿生机器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调研点位
成都市
彭州桂花镇鹿坪社区“天空之眼”、新都区
绵阳市
绵阳科技城新区
广元市
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调研时间
2024年6月—7月
调研人
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
记者
叶建平 王代林 王成栋 宁宁 陈俊伶 吴枫 何海洋 李强
“成都造”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完成运行试验,首批1000辆氢能共享单车投放街头;“绵阳造”机器人文明劝导行人火爆全网,“从零起步”,两年建起完整产业链条;“广元造”汽车铝制轮毂热销全球,“智改数转”后的电解铝车间单位能耗大幅下降;……这是四川日报全媒体调研组6月至7月期间在成都、绵阳、广元等地调研时看到的一幕幕场景,也是四川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书写的一张张答卷。
去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牢记殷殷嘱托,四川立足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巴蜀大地上,一幅向“新”求“质”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正徐徐展开。
A
加速“抢滩”新赛道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的迅速崛起,让一张张产业新名片日渐闪亮
成都彭州桂花镇鹿坪社区,布局着“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6月27日,调研组来到这里时,一架架无人机正从3号基地快速腾空。
“这样的测试是交付前必须经历的考验。”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磁峰飞行基地主任郑文强紧盯着操控电脑。他说,在半个多小时里,这些无人机要途经1000米海拔落差的山谷、高坡,在不同地形、风力和天气条件下测试性能。
“天空之眼”始建于2019年,是西部最大的无人机航空试验基地,已有上万架无人机在这里接受了“大考”。今年4月,民航西南管理局、电子科技大学等数十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这里共同发起建设全国首个无人机适航公共服务平台——湔江实验室,未来有望诞生影响全国乃至全球无人机的适航标准。
彭州无人机“展翅高飞”的同时,100多公里外的中国科技城绵阳,一场智能机器人的“场景实验”正在加速推进。
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调研组宛如来到了一座“未来之城”:AI咖啡机60秒做出一杯拉花咖啡;无人清扫车自动“上岗”美化街道;人形机器人在街边用方言引导行人……越来越多科幻片里的场景变成了现实。
更让人惊讶的,是绵阳智能机器人产业崛起的速度——从2022年6月开始布局,短短两年就集聚了47家企业,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常年科研攻关,让我们对前沿科技保持着敏锐的嗅觉。”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杨坦言。为拉近实验室与市场的距离,绵阳还设置了“科技助理”,开展“揭榜挂帅”,组建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专业团队,对科研项目和科创企业进行实时跟踪和服务。
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过去主攻研发人形教育机器人和特种运载机器人。落户绵阳后,企业迅速调整重心,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业务。公司总经理黄珍祥坦言,政府的超前布局和悉心服务,科技城独有的科研优势,都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四川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将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全力打造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年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张张产业新名片日渐闪亮,逐步成为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
B
培育壮大新动能
聚力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的“智改数转”和绿色发展
一车车铝水“乘坐”多功能天车缓缓降落,整条生产线只有4名工人。走进四川中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眼前看到的场景颠覆了调研组对电解铝生产企业的传统印象——除了机器臂添加辅料时发出的轻微响动,满负荷生产的车间竟如此安静。
变化的背后,藏着一本“经济账”。公司总工程师黄克勤说,去年公司进行技术改造,20多个操作环节实现机器人作业,每吨再生铝减少耗水14立方米。由于和下游企业联网开展定制化生产,缩减了再生铝冶炼、融化的等待时间,避免了铝水凝固后的二次融化。光这一项,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排放20万吨。
作为全国高性能工业铝材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广元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铝都”。针对铝材料产业高载能高排放特点,市里去年组建了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产业“智改数转”,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今年一季度,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4.5亿元、同比增长53%。
广元推动电解铝产业“智改数转”,是四川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例证。今年春节后,四川的“新春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出部署。省级财政每年还安排30亿元给予支持,已有近6000家企业被纳入改造。
发展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这两年,四川“练”起了“氢”功,从动力机车到共享单车,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广泛运用。短短几年,四川已集聚氢能企业及科研院所100余户,氢能制备规模居全国第四,覆盖“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生态体系。
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是一家氢能动力系统制造企业。这里有着一个又一个“首创”:全球首列时速160公里氢能源市域列车、国内首列氢能铰接轻轨车、世界首列氢能接触网作业车、国内首辆氢能地铁施工作业车……调研组来到这里时,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调试氢能动力电池,不久后将运往吉林用于市域列车运行。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023年,四川10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智赋百景”;今年一季度,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同比增长9.6%。推动“智改数转”,促进绿色转型,巴山蜀水间,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澎湃涌动。
C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打通堵点、卡点,用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荣创新能公司的展示大厅里,摆放着企业先后研发的24块氢能电池样品。展区的尽头是两份文件——西南交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案和氢能电池职务科技发明权属分割协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敢为天下先”一直是四川鲜明的底色。调研组在采访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时,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大家提及最多的词也是改革。
近年来,大院大所聚集、科技资源富集的四川,全力抓好经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牵引性改革,努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对此,陈维荣感受尤为深刻。作为荣创新能公司董事长,他还是西南交通大学的教授。研究了20多年氢能电池技术的他,储备了许多足以进行市场化转化的技术发明,但这些技术发明一直权属不清。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启动后,陈维荣与学校完成了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分割。这项改革也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迄今全省已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2084项,孵化企业558家。
“天空之眼”也是改革的受益者——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后,每次测试,工程师提前一小时报备即可起飞,审批周期比通航机场快了近一周。这也是科技创新资源并不富集的彭州,能够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的关键支撑。
一次次改革创新,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天府之国正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