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将有4000家企业加入电力需求侧响应
企业需求侧响应补偿大幅提高,最高每度电补偿3元
发布日期:2023-07-17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量:
字体:

迎峰度夏进行时

备战用电高峰·新打法3

【一线探访】

上下班高峰期,常会遇到交通拥堵。与开车类似,用电也会出现高峰期。如何“缓堵”?电力需求侧响应是有效手段。

电力需求侧响应,一般是工商业用户接受电力公司邀约,主动改变用电时间,比如把中午的生产挪到晚上,主动错峰避峰。对主动错峰避峰用电企业,政府部门会给予一定补偿。今年,四川大幅提升错峰避峰用电企业补偿标准。从去年的每度电补偿0.4元,提升到今年最高每度电补偿3元。预计今年全省将有4000家企业加入电力需求侧响应。

7月12日,记者来到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眉山市洪雅县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探访。

主动错峰避峰,获得约88万元补贴

“公司成立了避峰用电专班。”走进青衣江元明粉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将一包包元明粉成品装上大货车准备运往各地,公司副总经理李帮明说,“公司年产百万吨元明粉,是洪雅县用电负荷最大的企业,年用电量1.95亿千瓦时。”

元明粉是一种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纸浆等产品。去年夏天,受极端天气影响,四川出现用电紧张情况。作为参与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的企业,公司避峰用电专班组织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作出响应,主动改变用电时间。

“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四川电力微信公众号,查看主动错峰避峰专区的响应通知。”公司电力工作负责人钟利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如果有负荷缺口,公司会根据情况主动短时关闭用电设备,减少用电负荷。”

企业自主调节负荷后,电网负荷依然过大怎么办?“电力公司会有专人和我们对接,我们再根据情况关闭一些设备,并利用机器停下来的时间进行设备维护检修。”钟利说。

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洪雅县供电分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运行人员紧盯电脑,查看电网负荷变化情况,监测电网运行数据。

“用电晚高峰期间,晚上9时左右是最紧张的,坐在凳子上紧盯着电脑不敢动。如果出现超负荷情况,要及时通知企业。”洪雅县供电分公司工作人员牟志勇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负荷曲线说,“为摸清用户实际可调节能力,我们之前开展上门调查,对行业用电特性、响应速度、响应规模等进行分析,实现更精准调度。”

去年夏天,青衣江元明粉公司用电最高峰时降低4万千瓦负荷,相当于洪雅县城10多万居民的用电负荷。钟利说:“去年青衣江元明粉公司共响应117小时,响应负荷近30万千瓦,响应电量288万余千瓦时,获得约88万元补贴。”

标准大幅提升,预计今年每天最多补贴超8万

今年4月,经济和信息化厅等4部门印发《2023年四川省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实施方案》,大幅提升需求侧响应补偿标准,并明确可通过交易竞价确定补偿价格(申报区间0至3元/千瓦时)。需求侧市场化响应价格上限的提高,意在鼓励更多用户参与响应。

今年,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洪雅县供电分公司通过现场走访或电话告知方式,详细解读政策,鼓励和引导用户科学评估主动错峰避峰负荷响应能力,并给用户提供响应控制错峰避峰基准负荷,引导其科学合理安排生产方式,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建立好可调负荷资源库,提升能效管理。

查看洪雅“负荷可调节响应资源库”,记者注意到两个变化:一是响应时段更加精准,去年以时段计算(最长从上午10时到晚上9时),而今年以小时计算,将响应时段精确到每小时;二是根据企业申请的响应能力,设置了最大响应和最小响应负荷,对企业来说更加灵活,也方便电力公司进行调度。

“根据公司生产情况,我们今年响应时段为15时至21时,最大响应负荷为2.7万千瓦。”钟利算了一笔节能账,如果按约定完成响应,预计每天最多可拿到8.1万余元补贴。

“目前暂时没有收到负荷响应邀约的通知,我们都在正常用电生产。不过,7月、8月尖峰电价是平时段电价的1.92倍,在下午尖峰时段,公司会停掉部分不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机器,降低用电成本。”钟利说。

截至目前,洪雅有45家企业申请加入市场化需求侧响应,最大签约负荷为11.54万千瓦。

【权威解读】

四川建立统筹调度、电力应急、联合督导机制

根据《2023年四川省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实施方案》相关要求,要形成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5%左右的需求侧市场化响应能力。如果通过供应侧的方式削减5%的高峰负荷,电厂及配套电网建设投入约为400亿元。但是达到同等效果,用户侧储能仅需投入约100亿元,实施需求侧响应仅需约10亿元/年。经济成本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记者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了解到,为做好用电需求侧管理,省级层面上,四川建立了统筹调度、电力应急、联合督导机制。今年3月,四川成立省、市、县三级负荷管理中心,横向协同各级电力主管部门保供电专班,纵向通过实体化运行,上下联动,构建“强前端、大后台”闭环工作体系,形成负荷管理中心与一线客户经理快速联动、政企两个网格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

同时,我省不断深化负荷资源精细管理,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需求响应,实施移峰填谷。充分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加大推广力度;开展重要客户“一对一”上门服务、中小客户集中宣讲,线上线下开展政策培训,发放指导手册、服务响应用户,指导用户按约定履约,确保最大化发挥需求侧市场化响应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