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绿色”笔墨书写生态华章-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局动态
全国生态日 | 四川“绿色”笔墨书写生态华章
发布日期:2024-08-15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王意迦 字体:
分享到:

盛夏时节,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和辖曼镇交界处,黄河九曲第一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粼粼波光,如哈达、似飘带,铺展于广袤无垠的绿色草原。


曲径通幽 陈先林摄

黄河在四川流域孕育了若尔盖湿地等生态宝地,其丰沛的水资源滋养着黄河干流,在黄河枯水期贡献四成水量,丰水期亦有近三成。如今,黄河在这一带的含沙量已从10年前每立方米1.4千克减至每立方米0.3千克,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若尔盖的清波细沙、生态和谐,映照出四川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四川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量,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谱写生态文明美丽四川新篇章。

厚植绿色本底绘制“增绿”画卷

变化大得很!”55岁的金晓宏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对于家乡的变化有着切身感受。他指着长江公园的亲水步道说,以前,河边都是乱石滩,垃圾成堆,我们都绕着走。现在,我早上经常来这边锻炼,沿着江边散步。环境好了,过来耍的人就多起来了。

金晓宏提到的长江公园,是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的一部分,生态修复面积约1100亩,绿化建设面积约670亩,绿地率达到61%。如今,这里山川披绿、河湖向美,江边广场长江起点的石碑和对岸白塔山下印刻的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标语格外醒目。

回顾四川生态建设史,曾在多个领域打响重大生态工程的发令枪1998年、1999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多年来,2.82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近4000万亩坡耕地转化成森林。2016年,率先出台首个省级国土绿化方案,启动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森林城市建设等九大行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启动3年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4069万亩……


蒙顶山生态之美巫少文摄

近年来,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大力开展国家储备林、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修复、城乡绿化美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工作,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出台小微湿地建设规范,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四川省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首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全省面积70%

咔嚓!在遂宁市涪江边,第二次参加生态摄影大赛的钟敏,用长焦镜头捕捉到一只江中游弋的水鸟。他未曾料到,镜头中的鸟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这是四川首次监测到这一珍稀物种。

近年来,遂宁初步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多种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模式,先后创建了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许多越冬候鸟的打卡地

多样世界,生生不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栖息地。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用心描绘木里大森林”“红原大草原”“若尔盖大湿地”“蜀南大竹海”“神奇大九寨国宝大熊猫”“稻城亚丁”“达古冰川”“圣地黄龙大美四川生态画卷,不断夯实的绿色本底让美丽四川的生态魅力进一步释放。

增强改革创新激发“促绿”动能

我们村以往巡林得绕路20多公里,现在好了,经过科学划分防火网格,一些边边角角的林子我们也能看住了。在成都市东部新区,随着林长制+微网实格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推行,护林员老杨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科学的网格划分,实现了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森林防火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近年来,四川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各地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以创新智慧化网格治理机制作为重要技术支撑,以构建层次化联动机制作为关键制度基础,以植入显现化激励机制作为长效内生动力,实现林园资源等保护实时监控、网格巡护、智能分析、动态调度、闭环管控,推动林长制林长治演变。

没想到我不用出门,就可以对林业客户的林场状态进行了解与监测,这简直是日常工作的一大利器!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感叹道。

近日,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创新运用卫星遥感(RS)、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NSS)等3S数字空间技术及三维建模手段,打造了同业首个三维智慧林场,为林业部门提供了精准的项目进度监控和客户可视化展示,大幅减轻了贷后管理压力。

农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国家储备林项目大省,目前,该行已审批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18个,累计授信超126亿元,实现投放近11亿元。三维智慧林场是农业银行在林业资产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在四川省多个储备林项目进行试点应用。

纵观全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创新规划天空地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实现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成都市、广元市探索建立集体林地地役权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巴中市率先推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推进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加快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从科技赋能到政策制度创新,四川林草改革激活、创新赋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正生动地展现其活力与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谱写“富绿”新篇

一年四季,在乐山市双溪镇兰花村,郁郁葱葱的桢楠形成大片大片的绿,阳光点点透过树缝,家禽肆意奔跑于林间,与林中的鸟语虫鸣交织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兰花村桢楠产业基地采用土地入股模式,农民将土地折算成股份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种植和管理。据不完全测算,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使农民的综合收入高出单纯土地出租收益10倍以上。

除土地入股外,村民还会在桢楠林中种植与季节相应的农作物。桢楠林中也种植竹子,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乐山金树源金丝楠种植有限公司经理牟建军介绍。

放眼四川各地,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发生。近年来,四川依托绿水青山,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也同步提升含量,推进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

2023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5200亿元,竹浆造纸产量及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森林粮库构想,省委、省政府系统部署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着力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的特色和优势。四川省林草局局长李天满介绍。目前,四川已建立南江县核桃、平武县厚朴、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等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11个,全省林粮产量超过1400万吨,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2000万亩。

在雅安宝兴县,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开辟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2022829日,四川首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在雅安市宝兴县正式挂牌成立,通过生态银行,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实行平台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流转让农民获益。此外,宝兴还以固碳、降碳、减碳等行动为载体,推进林业碳汇开发目标,制定印发《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方案》,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造林碳汇开发交易试点县。

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川寻绿色新发展。省林草局制发了《四川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层层筛选,确定25个试点地区(单位)开展不同层级、不同资源类型的省级林草碳汇工作试点,已建立了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开发了30个碳汇项目。

绿色发展释放出的生态红利,浸润着蜀乡大地每个角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有关要求,四川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到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持续发挥林草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让绿色成为新时代美丽四川最亮丽的底色。

当前位置:
全国生态日 | 四川“绿色”笔墨书写生态华章
发布时间:2024-08-15 来源:宣传中心 

盛夏时节,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和辖曼镇交界处,黄河九曲第一湾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粼粼波光,如哈达、似飘带,铺展于广袤无垠的绿色草原。


曲径通幽 陈先林摄

黄河在四川流域孕育了若尔盖湿地等生态宝地,其丰沛的水资源滋养着黄河干流,在黄河枯水期贡献四成水量,丰水期亦有近三成。如今,黄河在这一带的含沙量已从10年前每立方米1.4千克减至每立方米0.3千克,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若尔盖的清波细沙、生态和谐,映照出四川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四川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量,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谱写生态文明美丽四川新篇章。

厚植绿色本底绘制“增绿”画卷

变化大得很!”55岁的金晓宏是土生土长的宜宾人,对于家乡的变化有着切身感受。他指着长江公园的亲水步道说,以前,河边都是乱石滩,垃圾成堆,我们都绕着走。现在,我早上经常来这边锻炼,沿着江边散步。环境好了,过来耍的人就多起来了。

金晓宏提到的长江公园,是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的一部分,生态修复面积约1100亩,绿化建设面积约670亩,绿地率达到61%。如今,这里山川披绿、河湖向美,江边广场长江起点的石碑和对岸白塔山下印刻的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标语格外醒目。

回顾四川生态建设史,曾在多个领域打响重大生态工程的发令枪1998年、1999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多年来,2.82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近4000万亩坡耕地转化成森林。2016年,率先出台首个省级国土绿化方案,启动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森林城市建设等九大行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启动3年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4069万亩……


蒙顶山生态之美巫少文摄

近年来,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大力开展国家储备林、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修复、城乡绿化美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工作,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出台小微湿地建设规范,实施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四川省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林地面积3.81亿亩,居全国首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分布超过全省面积70%

咔嚓!在遂宁市涪江边,第二次参加生态摄影大赛的钟敏,用长焦镜头捕捉到一只江中游弋的水鸟。他未曾料到,镜头中的鸟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这是四川首次监测到这一珍稀物种。

近年来,遂宁初步形成分级分类保护、多种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模式,先后创建了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许多越冬候鸟的打卡地

多样世界,生生不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栖息地。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用心描绘木里大森林”“红原大草原”“若尔盖大湿地”“蜀南大竹海”“神奇大九寨国宝大熊猫”“稻城亚丁”“达古冰川”“圣地黄龙大美四川生态画卷,不断夯实的绿色本底让美丽四川的生态魅力进一步释放。

增强改革创新激发“促绿”动能

我们村以往巡林得绕路20多公里,现在好了,经过科学划分防火网格,一些边边角角的林子我们也能看住了。在成都市东部新区,随着林长制+微网实格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推行,护林员老杨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科学的网格划分,实现了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森林防火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

近年来,四川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各地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以创新智慧化网格治理机制作为重要技术支撑,以构建层次化联动机制作为关键制度基础,以植入显现化激励机制作为长效内生动力,实现林园资源等保护实时监控、网格巡护、智能分析、动态调度、闭环管控,推动林长制林长治演变。

没想到我不用出门,就可以对林业客户的林场状态进行了解与监测,这简直是日常工作的一大利器!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感叹道。

近日,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创新运用卫星遥感(RS)、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GNSS)等3S数字空间技术及三维建模手段,打造了同业首个三维智慧林场,为林业部门提供了精准的项目进度监控和客户可视化展示,大幅减轻了贷后管理压力。

农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是国家储备林项目大省,目前,该行已审批国家储备林贷款项目18个,累计授信超126亿元,实现投放近11亿元。三维智慧林场是农业银行在林业资产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已在四川省多个储备林项目进行试点应用。

纵观全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创新规划天空地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广应用绿色科技前沿技术,实现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成都市、广元市探索建立集体林地地役权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巴中市率先推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制度,推进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加快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从科技赋能到政策制度创新,四川林草改革激活、创新赋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正生动地展现其活力与成效。

坚持绿色发展谱写“富绿”新篇

一年四季,在乐山市双溪镇兰花村,郁郁葱葱的桢楠形成大片大片的绿,阳光点点透过树缝,家禽肆意奔跑于林间,与林中的鸟语虫鸣交织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兰花村桢楠产业基地采用土地入股模式,农民将土地折算成股份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种植和管理。据不完全测算,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使农民的综合收入高出单纯土地出租收益10倍以上。

除土地入股外,村民还会在桢楠林中种植与季节相应的农作物。桢楠林中也种植竹子,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乐山金树源金丝楠种植有限公司经理牟建军介绍。

放眼四川各地,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发生。近年来,四川依托绿水青山,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也同步提升含量,推进森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

2023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5200亿元,竹浆造纸产量及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森林粮库构想,省委、省政府系统部署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着力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的特色和优势。四川省林草局局长李天满介绍。目前,四川已建立南江县核桃、平武县厚朴、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等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11个,全省林粮产量超过1400万吨,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超过2000万亩。

在雅安宝兴县,生态银行试点建设,开辟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2022829日,四川首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在雅安市宝兴县正式挂牌成立,通过生态银行,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实行平台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流转让农民获益。此外,宝兴还以固碳、降碳、减碳等行动为载体,推进林业碳汇开发目标,制定印发《宝兴县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方案》,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造林碳汇开发交易试点县。

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川寻绿色新发展。省林草局制发了《四川省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层层筛选,确定25个试点地区(单位)开展不同层级、不同资源类型的省级林草碳汇工作试点,已建立了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开发了30个碳汇项目。

绿色发展释放出的生态红利,浸润着蜀乡大地每个角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有关要求,四川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到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持续发挥林草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让绿色成为新时代美丽四川最亮丽的底色。

网站导航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承办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15号 邮政编码:610081 网站运维电话:028-83228669
 网站标识码5100000056 蜀ICP备19039409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938号
Baidu
map